Blow Water Site

Friday, March 28, 2008

鬼拍後尾枕

甚麼叫「鬼拍後尾枕」?看以下實驗便知:

外國一名教授將一堆學生分為三組,分批進入電腦室,在電腦上進行問答遊戲,勝出組別可得到獎金。教授並告知學生,由於電腦程式有漏洞,電腦有時會在學生答題前先行顯示答案,故學生要在「答案」字樣出現在電腦時按空白鍵以阻止電腦顯示答案。

有兩組學生,在進行遊戲前,得知遊戲是用以紀念一名最近去世的學生;而工作人員更告訴其中一組,有人見過去世學生的鬼魂在電腦室中出現。有一組學生,就完全不知道有學生去世的事情。

實驗所測試的,是鬼魂之說會否影響學生的道德觀。工作人員會利用電腦程式紀錄每組學生從「答案」字樣出現到按下空白鍵之間所需的時間,時間愈長代表學生在利益與道德之間的掙扎愈大。

結果,得悉鬼魂曾在房中出現的那一組,反應時間最短;而對學生去世一無所知的那一組,反應時間最長。

(取自【經濟學人】)

似乎人都是怕鬼的,難怪我們經常形容那些無端爆料的人為「鬼拍後尾枕」。

突然之間,背上感到一絲寒意…

Monday, March 24, 2008

轉會

如果將自己的「仕途」用球會來形容,恐怕如下:

03-05:青年軍
踢青年軍,當然不是長遠打算。只不過為求把球技練好,希望將來覓得好東家。

05-07:地區隊
球會小、資源不足、管理不善,難成氣候。為兩餐,沒有辦法。幸好人腳不足,長期有正選踢,狀態總算維持一定水平,亦等待大球會「揀蟀」。

07-08:南華
能效力本地班霸,本應十分高興。球會於本地聯賽戰績優異,一眾球員都分享到成果。不過,看到球會跟外地球會在水平和待遇方面始終有一定差距,心裡總希望能夠踢大球會。

08- :里昂
終於有外國班霸向自己招手,當然興奮莫名。雖然所踢的位置並不是自己最熟悉的,但既然別人都看得起自己,要爭取正選應該難度不大。三個月的試腳期,相信會十分充實及具挑戰性。

回想自己自畢業以來,差不多無時無刻不想轉工的問題。過去幾年的仕途,實非一帆風順,與旁人相比時,也有點沮喪的感覺。此次轉會,雖不能說吐氣揚眉,但相信沒有甚麼大問題的話,也足夠安安穩穩的過活。如釋重負的感覺,實在很好。

Sunday, March 16, 2008

天意

你與相依為命的兒子到新地方開始新生活,豈料兒子被綁架撕票,你處於失落和絕望中,正在此時,有人走來跟你說:「唯有神才可以治癒你的心靈…一切都是祂的旨意。」你會否想摑他一巴掌?

依然失落的你,誤打誤撞,去了一個佈道會。聽著牧師的分享,感嘆自己的經歷,你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崩潰。然後,你覺得,是祂走進了你的生命。於是,你成為了教徒。

因為你身為教徒,所以你覺得要學習寬恕。於是,你刻意地去找已在牢中的綁匪,說已經寬恕了他,但在你心中,依然沒有忘記你死去的兒子,宗教的教義與內心的掙扎,令你覺得很痛苦。

你嘗試不再去教會,刻意放縱自己,但又發覺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虔誠的教徒 -- 連暗戀你那個鄰居都刻意找回自己丟在床底的教義,跟你回教會。你覺得很辛苦,好像有一股叫人窒息的氣氛籠罩著自己,於是,你漸漸被逼得發瘋…

以上的故事,是電影「密陽」的劇情。電影本身有點悶,但對角色的描寫,的而且確十分細緻,而全度妍也真的演得很好,難怪她憑此戲當了康城影后。

個人相信,世上大部份的宗教,原意都是導人向善。但是,教義往往是幾千年前的產物,如何將教義合理地運用到現實社會,是一個深奧的課題。有些人盲目相信宗教、相信教義,在現今日益複雜的社會,無論是生活上、心靈上,都會令自己十分痛苦、無所適從 -- 更何況部份的教義,本身都已存在爭議性。

P.S. 身邊有幾位朋友,都是「十分極之非常」虔誠的教徒,希望他們能抽空看看此片,反思宗教、反思人生。相信看罷了後,對宗教與現實之間的聯繫及衝突,定當有更深的體會。

Monday, March 10, 2008

見頂?

引子

當自己網誌的左手面掛著一句「每一個批評,都是進步的原動力」時,忽然覺得,進步也可以是一件令人很累的事情。

年紀小的時候,大家都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念頭,夢想自己將來是MJ - 無論是Michael Jackson 或Michael Jordan,或夢想自己有一間Macrohard;長大後,大家便開始發覺這些夢想很遙遠,就算自己再精明能幹十倍,也不大可能做到。

當然,夢發完了,飯還是要吃的。於是,大家開始去不停進修,學這學那,但帶來的邊際效益,卻又不見得多。上班族兩面作戰早出晚歸,身心俱疲,「以有涯隨無涯」,這是現代都市人的寫照。

縱然人人皆想自我增值,但書真的不是人人也讀得來的。年紀漸大,記憶漸衰,又要兼顧工作、家庭,有不少上班族都受此折磨。

能力值何時見頂,就有如曹仁超名句:只有事後才知道。而當能力值逐漸見頂仍要強行求進步時,恐怕是事倍功半。

正文1

最近重拾多年前大學時期的書本,看著密麻麻的字及公式,終於知道自己的讀書能力有見頂的跡象了。星期三的大戰,勝負難料。

正文2

令隊友不高興,真對不起。勉力而戰依然落得頹敗的下場,是心力見頂?體力見項?還是技能見頂?

正文(續)

當然,以上一切論調,不足以成為一個人不求上進的理由。而對我來說,每一個批評,依然是進步的原動力。

Sunday, March 02, 2008

死亦何苦

每當有甚麼演藝名人逝世,市民、粉絲及圈中人總愛痛哭一場,再辦一些哭哭啼啼的追思會讓大家再哭多幾次。其實,哭不是問題,問題是為甚麼要哭。

近年過身的著名藝人,計有梅艷芳、張國榮、羅文、肥姐、黃霑及林振強等,他們都對演藝文化有重大貢獻,因此大家感到惋惜自是可以理解。可是,當中不少都是因癌症辭世,而眾所周知,癌症絕對是會帶給病人不輕的痛苦;那麼,身為愛惜他們的朋友、同業、粉絲,看到他們終於能脫離痛苦,是不是應反過來覺得釋懷呢?

今天看到肥姐的追思會,圈中人逐一上檯發言,少不免有點傷心難過;但看看場地放上了一幅有肥姐燦爛笑容的遺照,如果大家真的覺得肥姐是開心果的話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哭哭啼啼豈不是有違肥姐的精神?況且,出席的人中,又是不是全都出於真心?還是只視追思會為一「畀面派對」?

真的很佩服黃霑的豁達 - 辭世前,囑咐家人,他死後不用辦甚麼風光大葬、甚麼追思會,簡簡單單便好了。「死亦何苦」,倘若你心愛的人苦苦支撐生命的話,他辭世時你應該是笑,而不是哭。就算有甚麼追思會,最好只是用來讓一眾家人、朋友分享他在生時的故事,而不要淪落為替紙巾賣廣告的場合。